由于网络中的业务融合的需求迅增,对网络传输的可靠性、稳定性、实时性的要求愈来愈高。杰尔系统的Unbreakable
Access(不中断接入)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简单方式--采用弹性指网络、重新路由、自愈环、链路汇聚等技术,为任何分组网络逐步增加保护,进行快速恢复,并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,可以细致到每个服务流。
接入网络中的业务融合来势迅猛。由于业务整合到单个接入平台,独立网络整合到单个多业务网络,因而可以降低设备费用和运营费用,这种美好前景推动了向融合网络发展的趋势。
网络运营商目前必须保留多种接入盒(设备),以支持多种服务。例如,语音服务可能通过数字回路载波(DLC)部署,而数据服务可以通过DSL接入复用器(DSLAM)部署。承载流量的网络可能完全不同。众所周知,整合设备和网络能够节约费用。此外,通过从单个平台(此处指多业务接入节点,MSAN)设置所有服务,能够实现以往在技术、经济上不可行的增强服务。然而,融合也面临着一个障碍:从历史上看,数据网络不能为时间敏感的关键任务业务(例如语音、视频)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质量(QoS)。
对于任何QoS体系而言,提供可靠连接的能力都是一个关键因素。在发生网络故障(例如光纤截断、节点故障)时,网络必须提供弹性机制。对于对时间敏感的关键服务,网络必须在几十毫秒内将受到影响的服务迅速恢复。而且,除了对时间敏感之外,还有一些服务对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故障敏感(分组丢失敏感等)。要部署融合平台,就必须能够提供对故障敏感的服务(如主要语音服务),并达到运营商级服务水平。同时,这些服务必须通过经济的方式提供,使提供商能从中赢利。
目前,面向分组的接入网络设备只能提供有限的可用保护机制,而这些保护机制在灵活性、高效性和经济性方面并不能始终满足要求。例如,在向网络核心提供的总数据流量中,可能只有一小部分需要保护。在这种情况下,保护来自MSAN的所有数据(例如,使用基于SONET单向路径交换环路(UPSR)的保护机制)并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,因为只有一小部分数据需要快速恢复。
此外,目前分组网络采用的故障检测和网络恢复方法通常不够快速。例如,以太网网络可以使用生成树协议(STP)或快速STP,使路由绕开发生故障的路径,但协议融合时间的上限可能会过高,而且这种生成树协议机制在运行时只能达到端口或虚拟局域网(VLAN)的细粒度,而VLAN上则可能只有一部分数据需要保护和恢复。
因此,需要一种机制,能在汇聚或单个服务流的级别上,选择性地保护和恢复数据。这种机制必须能够足够快速恢复受影响的服务,满足故障敏感的服务要求。此外,这种机制还必须能够兼容现有网络,并且不受分组传输协议或物理传输拓扑的限制。
杰尔系统2004年6月发布的Unbreakable Access(不中断接入)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简单方式,为任何分组网络逐步增加保护,进行快速恢复,并提供良好的QoS,可以细致到每个服务流。对网络提供商来说,UA的关键优势是能够为单个服务流提供保护和快速恢复。目前,按需分配带宽(例如Turbo按钮)和按需QoS被视为关键的宽带服务功能。UA为这些服务功能添加了按需的弹性,从而提供了宝贵的创收功能,以实现高级服务,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效率。
从汇聚级别一直到单个服务流级别,UA都能够排列业务流的优先级,并保护业务流。这样,就只需为对故障敏感的服务提供保护。
UA不受分组传输协议(IP、以太网、ATM、MPLS等)或物理传输拓扑(环状、网状等)的限制,既可以独立运行,也能够与现有的网络弹性机制结合运行,例如ATM
PNNI重新路由机制、MPLS快速重新路由、SONET UPSR/BLS。
由于UA在第四层(服务层)运行,只有网络连接的端点需要感知UA。因此,UA能够轻松地重叠到现有网络上,甚至可为横跨多个异构网络的业务流提供保护。例如,许多运营商正在将网络从ATM迁移到IP/以太网。在此迁移过程中,一些接入网络基于ATM,而另一些则基于以太网/IP,从而产生了接入网络与服务边缘的架构混合。无论使用何种底层网络,UA都可以用作所有接入网络上的通用弹性机制,并提供一致的保护和快速恢复的方法。
UA采用杰尔系统的可编程数据流管理网络处理器技术实施,它能够灵活配置,以适应多种应用。例如,恢复时间和标准、流汇聚定义都可由用户配置。
此外,现有系统可能只有极低的快速恢复能力,甚至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。它们可以采用UA,以提高网络弹性。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完成(随发展而投资)。
例如,可以将UA保护的线路卡添加到传统DSLAM中。因为许多DSLAM都可以选择在两个单独网络路径上传输数据(通过负载分担等),每个路径的一部分用于承载冗余数据,其余部分则用于承载不受保护的流量。例如,如果总流量的10%受到保护,而主要和次要路径的带宽相同,则它们分别可以承载10%的重复保护流量,90%的不受保护(尽力而为)流量,总带宽的利用率达到95%。相比之下,不能在服务流级别上区分两种流量的技术的带宽利用率仅为50%,因为它们要为100%的流量提供保护(例如SONET
UPSR)。
Unbreakable Access在网络中如何使用?
UA在受保护流的两个端点运行。图1的上半部分显示了Unbreakable Access如何在网络中运行的简化视图。数据流的方向为从右至左(反方向数据流的运行方式相同,因而此处仅考虑一个方向的数据流)。通常,所有用户服务,例如语音、视频和互联网接入,都要通过家庭或公司网关设备集中。在连接到MSAN的单个宽带链路上,通过网关来传送或接收整合数据。
在图1中,从用户到MSAN的全部服务的数据流以橙色实线表示,称为主要路径。在橙色线中的汇聚流中,一部分流量设置为受保护流量,以绿色虚线表示。绿色虚线的路径称为次要路径。
图1 Unbredkable Access简化网络图(略)
汇聚的橙色流量进入MSAN。MSAN会识别受保护流量,将数据复制和发送到主要路径和次要路径。受保护流沿着与橙色流量传输路径不同的物理路径路由发送。这标志着网络中受保护路径的开始。
流量管理网络处理器(NP)芯片可处理数据路径流量(协议封装、转发等)。控制处理器可以处理控制路径的相应功能。NP的MSAN提供了多项重要的数据路径功能。首先,NP必须对流入的用户数据进行分类,以确定流量是否受保护。此外的分类意味着位检验,通常是数据包报头(例如IP报头和/或UDP端口号)的一部分。一旦识别出受保护流量,NP必须为其分配一个适当的优先级,进行缓冲,确定通过主要还是次要路径传输。优先级的划分非常重要,因为它使受保护数据包优先于不受保护的数据包。
图2 网络故障的原因(略)
网络中的弹性和保护
弹性指网络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服务运行的能力。故障可能有许多原因,包括错误地拔出电缆或卡等技术人员错误、物理光纤或铜线链路的中断、软件错误。图2显示了一项对网络故障原因研究的结果。
弹性网络能通过自动修复故障从故障中恢复。更确切地说就是,通过次要的流量路径路由,绕过发生故障的部分,从而实现故障恢复。最终用户希望重新路由的时间足够短,将链路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时间缩短到不易察觉的程度,或者降低到最小限度。
重新路由流量的新路径可在故障发生时或发生前计算出来。在后一种情况中,重新路由被称为预计算路由。与不预先计算的重新路由的恢复机制相比,预计算路由机制能够降低服务中断时间,但可能需要额外的网络资源(例如带宽)来提供网络冗余。因此,进行预先规划,实现恢复时间和成本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。本节简要说明了一些提供网络冗余的现有方法。
重新路由概述
当网络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时,使用故障链路的流量必须改变路径,才能到达计划的目的地。原路径称为主要路径,新路径称为次要路径。主要路径和次要路径可以完全分离,也可以部分连接。
图3中的示例说明了这种情况。在此情况下,由于CD链路发生故障,流量必须重新路由。在故障发生前,源节点A通过主要路径A-B-C-D-E-F,向目的地节点F发送流量。在发生故障后,源节点A通过次要路径A-B-C'-D'-E-F,向目的地节点F发送流量。在这个示例中,主要路径和次要路径共享了一部分网络链路(AB和EF)。因此,首要链路的受保护部分是B-C-D-E
。
整个重新路由程序包括七个步骤。前四个步骤包括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后的流量重新路由,将流量从主要路径转换到次要路径。在链路或节点修复后,可实施后三个步骤,将路由恢复到原始状态。
自愈环
环形网络是一种所有节点都连接到同一组物理链路上的网络拓扑。所有链路都形成一个环。在反转环的拓扑中,所有链路均为单向,流量在半个链路上沿一个方向流动,在另一半链路中反方向流动。自愈环是特殊的反转环网络,按以下方式进行重新路由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,流量仅按一个方向从源发地发送到目的地。如果一个链路发生故障,则从另一个方向路由到目的地,这样就避开了发生故障的链路。自愈环通常使用该环的可用带宽的一半来提供完全冗余。另一方面,低层保护机制是可用的速度最快的重新路由机制。例如,自愈环能够在不到50ms的时间里重新路由流量。自愈环的示例包括以下四种MAC和物理重新路由机制,它们都使用反转环拓扑。
图3 重新路由示例(略)
链路汇聚
链路汇聚(或负载分担,或绑定)是能够提高可靠性和性能的第二层冗余功能。目前,许多链路汇聚方案得到了广泛使用,包括IMA(ATM的反向复用)、MLPPP(多链路点到点协议)、MLFR(多链路帧中继)和IEEE
802.3ad链路汇聚、一些链路汇聚方案只能用于点到点物理连接,而另一些可以在多个网元间运行。
链路汇聚使多个物理链路能够作为一个逻辑链路来运行。链路汇聚的一个主要好处是,如果一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,或者从服务中移除,它可以提供非常快的次秒级故障切换。链路汇聚还能够在物理链路之间分配流量,从而确保带宽得到充分利用,同时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。
2005GEC.1
|